随着寒潮的来临,被救护车送进急诊的中风患者逐渐起来。昨日急救室便来了一名年龄仅20多岁男性,长期熬夜,突发急性脑梗死。病房里也充斥着患者家属窃窃私语的讨论:“诶呀,怎么这么年轻就中风了。”“哎,这么年轻会不会是遗传啊?”随之心里也会升起担忧:家里人中风了该怎么办呀?中风困扰着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今天在回答这个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中风。中风,也就是医学上说的“脑卒中”。这种疾病给予男性超过女性一倍多的偏爱。作为我国致死以及后天致残榜单TOP1,其一次发病,再发频繁的传闻,也让人谈之色变。引起脑卒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可防可控的,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酒精摄入、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等等。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脑卒中现患人数达1242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所谓脑卒中,主要分两种: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俗称“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及脑组织损伤(俗称“脑缺血”)。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是指引我们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自救和他救的关键点,也是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可降低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那如何尽早识别“它”?哪些情况的出现,在提示患者存在脑卒中的可能?
脑卒中急性发病前可能会出现短暂性的肢体无力;也可能在没有征兆下的前提下突然发生一系列症状:如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流涎;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头晕、恶心呕吐等。出血性脑卒中多在活动中起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快速识别——脑卒中“120”原则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快速识别——脑卒中“BE?FAST”原则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一旦出现脑卒中,该怎么办?
通过“120”原则或“BE?FAST”原则,早期识别可能出现脑卒中症状,要立即拨打120。在等待120的过程,千万不要乱喂“药”。一方面可能影响后续治疗,另一方面,40%的卒中病人会出现吞咽困难,强行喂药可能造成误吸、呛咳等严重不良后果。等待过程应平稳放置患者,不要让其受到刺激。若患者出现呕吐,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防止造成呼吸道梗阻。若患者出现头晕,且自测血压较高者,在无吞咽障碍的情况下,可加服1次常用降压药或短效的硝苯地平片。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判断脑卒中可能时会转送至能及时实施静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医院,快速进入“卒中急救绿色通道”。
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治疗主要包括:病情监测;营养支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脑卒中有特效药物吗?
答案是没有,脑卒中一般使用的都是对症支持治疗药物,主要针对神经保护、改善脑血管循环等。
1.神经保护类药物: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等。
2.改善脑血管循环类药物:重组VIIa因子等止血类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等。出血性患者谨慎使用抗凝药物;缺血性患者谨慎使用止血类药物。
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吗?
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因人而异,还需要考虑脑卒中的类型、位置及其详细的血管解剖结构。通常需要神经介入大夫、神经外科大夫和影像科医生综合评估,并和患者及家属充分讨论疾病手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后方可确定最优治疗方案。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通常采取血管扩容、血管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等措施。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通常将重点放在血管瘤、血栓的清理上。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切除术、介入治疗、脑室减压引流术等。
发生脑卒中,如何恢复正常生活?
卒中后康复是指采取一切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改善预后。在卒中病情稳定一周后,可以通过功能锻炼、定期针灸、电疗等方式进行康复治疗,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要注意什么?
1.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定期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练太极拳、打羽毛球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2.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要定期随访评估病变情况,尽早药物干预。
3.清淡饮食:建议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和低脂肪乳制品等,避免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油腻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推荐食盐摄入量≤5g/天,尽量不要选择含糖饮料。注意限制饮酒以及避免吸烟等。
4.保持心情愉悦:避免长期处于忧郁或焦虑状态,情绪波动大会影响血管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加脑梗的风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降低脑梗的风险。
作者: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徐佳丽?朱雪威?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