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除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一环,但每每交谈起来就会发现很多病友的头脑中存在种种误区。运用中医学养生理论,指导糖尿病患者饮食起居,以协调阴阳从而达到协同治疗、控制病情的目的。很多病人得了糖尿病以后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甚至误以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就是吃得越少越好。其实只要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有利于控制血糖、血脂,也有利于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消瘦者增加体重;有利于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维持身体健康。
首先是吃什么?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共有七大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水和膳食纤维。前三类是三大热源营养素,调配合理才能够控制好血糖。后四类对于身体和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限制单糖、双糖、含糖量过高的水果、动物脂肪外,其他食品可以适量品尝。烹调的方法对控制糖尿病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采取煮、蒸、炖、炒的方法,少吃油炸食品。每位患者每日进食的量也应“量体裁衣”,要根据年龄、身高、体重、工作性质、活动情况,是否生长发育或妊娠哺乳等而个别制定。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不同的食物其性味不同,归经不同。如: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甘入脾,咸入肾。要做到合理膳食,均衡搭配,才能补益气血津液。如食甜可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但糖尿病、肥胖病患者要少食。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和软化血管的功效。以酸味为主的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动脉硬化。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如苦瓜,常吃能治疗水肿病,也有一定降糖作用。辛有发汗,理气之功效,常见的葱、姜、蒜、胡椒,均是以辛为主的食物,能保护血管,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还可预防风寒感冒。咸味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另外,一些中医药膳对调节血糖,改善症状也有较好的效果。如山药小麦粥有养心阴、止烦渴的功用,用于糖尿病心阴虚者,小麦为高纤维食品,能降低血糖。山药熟地泽泻瘦肉汤有滋阴固肾,补脾摄精的功能,适用于糖尿病脾肾两虚者。菠菜根鸡内金粥可利五脏,止渴润肠,有降低血糖,扩张血管,降压功效。可见,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养生理论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节,对防治糖尿病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