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宝宝感冒主要是在内邪与外邪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内邪常为食积内热,若不能及时消导排出,循经上窜,常会引起肺热(热极则为火);外邪是外感风寒之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受凉”。
民间有句俗语:“若要宝宝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为什么宝宝穿得相对少一些反而不易生病?那是因为小儿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加上孩子喜欢运动,穿得过多就容易出汗,出汗时毛孔大开,若遇到冷风,很容易感冒。宝宝适当少穿些,则能避免上述问题。
孩子感冒了,外邪往往首先犯肺。小儿卫外功能薄弱,外寒极易入里,如果内有里热,则会很快转化为肺热,肺脏是最易出现热症的脏腑之一。因此小儿感冒,常要从清肺热着手。很多家长不懂得什么是肺热,其实从以下几个症状可以判断:咽部干痛,扁桃体红肿,是比较普遍的肺热表现。此外,有的宝宝早晨起床时,睫毛被“眼屎”黏着,有些孩子出现口臭或者口唇发红,还有的孩子大便干硬且臭,说明宝宝已有内热,应及早调治,以防一旦感受外邪,内热复加外邪,病情会较重难治。
一旦孩子出现肺热的情况,首先要调整饮食,多喝水,也可喝一点麦冬,百合之类清养肺胃之品,熬粥时可以用莲子。如果宝宝“肺实热”并导致感冒,就应该选择儿童专用药治疗。
专家特别提醒说,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于风寒袭肺引起的咳嗽不适用,症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等。
上一篇:黄褐斑雀斑中医如何去除
下一篇:5种花茶助你调理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