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定义骨质疏松为骨量减少或骨质密度降低,造成骨头细微结构变化或退化的疾病,骨质疏松由於骨头较为空洞,因此受力程度明显降低,轻微的意外就有可能造成骨折。
骨质疏松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就是脊椎,正常人的脊椎呈现四方形,如果患有骨质疏松,就会变像薄薄的一片纸,很容易产生压迫性骨折,病患会因此变矮、驼背,若压迫到神经,病患会感到疼痛,甚至有些简单的动作也会变得困难,例如无法下床、或是因为轻微的喷涕就疼痛不已甚至造成骨头裂伤。
压迫性骨折并非外伤,它是因为上、下骨头因骨质疏松造成压迫,年纪大的长辈通常都会发生,特别是女性朋友更容易患有骨质疏松,因在停经后,女性荷尔蒙大幅减少,通常在40岁过后就容易有骨质流失的情形,因此会越变越矮,此时骨头就像粉笔一样脆弱,轻轻一折就断了。
上一篇:胆固醇知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