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这是古人对24节气的一个称呼,现在惊蛰这个称呼同样被我们所沿用下来了。现在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惊蛰的由来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吧。
一、惊蛰这个名称的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句古文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古人就是通过这一天来进入了繁忙的播种季节。
二、惊蛰的气候特点
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这时,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还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三、惊蛰时期的饮食特点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可多吃梨子、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最后,小编想提醒大家,惊蛰时期是流感多发季节,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不要过早的穿上春装,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要少吃生冷食物,保护好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