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叮咬后怎么治疗 教你蜱虫叮咬正确处理方法
创始人
2024-11-07 12:02:43

春夏天常见流行病之一,是在网上流传的蜱虫恐惧症。这个看着很吓人,听着也很恐怖的,名字还不好读的小怪物,是限制了很多家庭去亲近大自然的新杀手。

了解蜱虫的第一步,是要知道“蜱”读作(Pí 皮)。第二步,则是要知道这东西其实不是昆虫,因为它有八只脚,属于蜘蛛和螨虫的远房亲戚。不过从大小体积上看,蜱虫是在蜘蛛和螨虫中间的一种小不点。

这种英文叫Tick的小“虫子”,和我们的老对手蚊子差不多——吸血,还传播病原体让人患病。蜱虫传染的病原体非常多,其中一些病毒导致了前几年那些著名的蜱虫叮咬致死的案例。

但蜱虫还担不起网络恐吓文学中所描述的那些恐怖魔王角色。蜱虫在全球范围分布很广,数量众多,叮咬人畜也很常见,但真致死的案例并不太多。我们需要了解注意它,但是不用天天害怕。相比蚊子来说,蜱虫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度其实要小一些,因为它有一个致命的不足:没翅膀。

不会飞,蜱虫的生活空间就不会像蚊子那么广阔。虽然蜱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但主要都是集中在野外。对于都市人们,如果你人生前二三十年都没有发现过有蜱虫这种生物,最近也没搬家到郊外居住,那蜱虫突然大批出现在你身边的可能性不会很高。

蜱虫大多生活在野外,森林、树丛、茂密的长草都是它喜欢的地方。对于在农村长大,或者经常去野外的人士,蜱虫的脸熟度会更高。最近这些年我们会被蜱虫吓到,更重要的原因不是它突然泛滥,而是我们对大自然越来越不熟悉了。不过如果我们去野外露营之类的,还是要学会如何对抗这种小怪物。

对抗最开始应该是从预防开始,不被咬才是最好的。外出要尽量规避那种野草茂盛的地方。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是这样建议如何避免被蜱虫叮咬的:

避免直接接触蜱虫:避免进入高草和落叶很多的林地或树丛;在步道中央行走。

使用DEET(避蚊胺)和氯菊酯:在衣服和裸露皮肤上使用20-30%的DEET产品,可以保证几小时的驱虫效果。家长应帮助孩子使用DEET,避免用在手、眼、嘴等部位。对衣服(裤鞋袜等)、帐篷可使用0.5%的氯菊酯,这可以保证在几次洗涤之后仍有保护效果。

CDC同样建议我们在从野外回来之后,应该尽快在2小时内洗澡,用镜子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没有被蜱虫叮咬。家长应该主要帮孩子检查这些部位:腋下、耳周、肚脐附近、膝窝、两腿之间和腰部,尤其还有头发。除了检查人身上外,宠物也是需要被仔细检查的,如果你是开车在草地上自驾玩,轮胎也需要看一眼。

如果真的遇到被蜱虫叮咬的情况,也不需要那么着急害怕,正确的拔掉它就好。错误的去除蜱虫会加大感染的可能。我们卫生部发布的《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提到用酒精和烟头刺激蜱虫的方法,但这在其他防疫组织的相关建议中出现的很少,在美国CDC的说明中,则明确指出应该避免烫蜱虫、涂油等民间方法。

我们的建议是找一把尖头的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拔出来,不要晃动避免折断口器。之后用酒精、碘酒或者肥皂水清洗皮肤。拔下来的蜱虫请不要泄私愤想捏死,这是没事提高自己被感染的几率,将它密封在一个玻璃瓶或者袋子里,如果发现被传染了疾病,可以把虫子带给医院分析一下病原体是什么。

面对夏天蜱虫的威胁,我们要很清楚虽然它在我国分布较广,但都市不是它们主要的势力范围。无论是你家的小区树丛,还是旁边公园的草地上,出现的可能性都非常小,日常防蚊要比防蜱虫更重要。如果你要计划去野外旅行,可以按照我们上面说的从预防到叮咬后处理那些方法,更有效的降低被蜱虫传染疾病的可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