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是内因和不内外因。纵使是关节病变,症虽在体表,而实由内发,并非外邪六淫致病。但是外因,在病情发展的状态下,可加剧影响。
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湿热所伤。饮酒食肉过多,尤其是山珍海味,动物内脏等。
经常饮用冷食冻饮,或者过多进食寒凉的食品,会伤内耗肾阳,导致肾受损而失开合,久郁而化热。
湿热流住于关节引起疼痛,下迫膀胱引起“淋病”。药物引起痛风发病,可归属此类。
2、痰瘀互结。引起气郁血滞、湿聚成痰、痰瘀互结。痰瘀留注于关节形成关节痛,下聚于肾而使肾开合不利,膀胱运化无力而成“淋病”。痰瘀凝结而实者,即是结石。
3、过度劳累。引起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肺、脾气机壅塞,痰、瘀、湿、热得以成聚,引起痛风病发。
4、积损或禀赋不足。在老年痛风症例中,禀赋不足的病例,实在难有足够的证据,只在年轻例中见到。但积累损伤而形成的痛风病在老年人中常可见到。由于久病折磨,积劳成疾,生育过多,使五脏、气血日渐虚损,气机不畅,所以本病多见于40岁以后。
以上第2、3点,可以通过中医传统功法进行预防锻炼。大家尽量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开始预防。
日常建议:
一、拿揉手三阴经
作用:理气化痰,散郁化结。
一只手揉按另一手臂内侧,从近心端(腋下)开始,揉到远心端(腕部),每天揉36遍。
为什么揉手内侧呢?因为手的三条阴经,在手臂内侧。拿揉手三阴经,可以激发阴经的能量,达到理气化痰,散郁化结的作用。
二、揉大包穴
作用:理气散结
大包穴: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左侧腋中线。
用手掌根部,放于腋下肋部, 进行轻轻揉按,36下。这个穴位统络阴阳诸经,当进行刺激时,调和阴阳,理气散结。
注意:第一次进行揉按时,会有明显痛感,证明揉按位置正确。请不要紧张。多次揉按后,疼痛感会逐渐消失。
三、揉腹
作用:通调脾胃,调和阴阳。
男子,以左手放下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
女子(相反),以右手放下面,左手放在右手上面。顺时针36圈。
腹部,为中焦。内有胃、肠等消化组织。进行轻柔按摩,可以帮助其消化功能。
且,双手面,在中医认为为阳。腹部为阴。两者通过按揉过程中,某些看不到的东西,自然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静坐
作用:引气归元,培本补肾。
儒家有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静坐,让人快速从疲劳感中释放,呼吸逐渐变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呼吸频率变慢;肺活量增大,使氧气的更新率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气体交换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