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保健品能否代替药物呢?这几年来,补血保健品广告做得很凶。似乎患了贫血,不必用药,只要吃补血保健品就行了。这是一种广告误导。事实上,补血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贫血患者应当积极求医,千万不要轻信广告而延误治疗。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应当了解人体的造血部位,以及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的生理功能。
RBC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在肺部与氧结合,并随血液把氧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脏器,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RBC的平均寿命为120天,也就是说,每人每天有1/20的RBC衰老破坏,同时骨髓必须生产同样数量的RBC加以补充,如此才能维持RBC的生理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或由于RBC生成过少,或由于RBC破坏较多,或二者兼而有之,就会发生贫血。临床上通常是通过检测单位容积末梢血液内Hb 含量、RBC数量和红细胞比积(即红细胞与细浆之比,PCV)以判断贫血之有无,若这些指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时,即应视为贫血。根据国内诊断标准,成年男性如果Hb<120克/升,RBC<4.0×1012/升,或PCV<40%;中年女性Hb<10克/升,RBC<3.5×1012 /升,PCV<35%,可以认为患有贫血。根据Hb下降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
必须指出,贫血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它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也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放射损伤、白血病、恶性肿瘤等。贫血的分类有多种,其中最易理解、也有利于治疗的,是根据贫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引起的贫血,原因有二:①生血原料或生血素,如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等的缺乏。缺铁可发生缺铁性小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可发生营养性大细胞性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引起的贫血,如原发或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者多为理化或生物因素所致。③继发性贫血,如继发于肝病时的贫血、肾病时的贫血、慢性感染时的贫血、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时的贫血、白血病和恶性肿瘤时的贫血等。2.红细胞丢失或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其原因有:①急慢性失血:急性者可致血容量减少,慢性者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Hb含有铁,所以失血就等于失铁。②溶血性贫血:可见于红细胞本身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或体内产生了红细胞抗体、外来毒素、血型不符等损伤红细胞所致,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等。
贫血的症状主要由全身缺氧所致,其轻重缓急则取决于产生贫血的原因及原发病、产生贫血的速度、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以及心血管代偿的能力等。贫血的常见症状有乏力、头晕、头疼、心慌、气短、耳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眼前闪金花等。若贫血由其他疾病引起,则同时还具有原发病的症状。例如溶血性贫血,除具备上述症状外,还可发现黄疸、肝脾肿大等。
如上所述,产生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疗对策各不相同,所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造血原料、免疫抑制剂、激素、造血因子和骨髓移植等)也因病而异。现在市场上的所谓补血保健品,有些是含有生物铁剂,有些是强化叶酸的含量,有些是加入了其他的营养补剂。用于日常保健尚可,但要用于治疗贫血,则万万不可。人们一旦发现有贫血症状时,应找专科医生,通过病史、体检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并积极寻找发生贫血的原因,有的放矢的进行治疗。贫血的治疗原则应是标本兼治,例如由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铁型贫血,除补充铁剂、纠正贫血指标外,还应该积极治疗导致慢性失血的原发病,消除病因。这样的治疗方案才算完善,疗效才会满意。如果盲目的服用所谓的补血保健品,用之不当,还会造成危害。例如补铁保健品对缺铁型贫血是适应的,但如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由铁和叶酸缺乏造成的贫血是国内最常见的贫血,尤其多见于儿童和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究其原因,是铁或叶酸的需要量增加,而又未得到相应的补充。这些患者如果有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适当的补血保健品是可以的。但一般来说,只要平时注意或调节食谱,增加含铁和叶酸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和叶酸药物,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贫血的,没有必要服用昂贵的补血保健品。
上一篇:注意小心孩子越保护体质越差
下一篇:脾虚肾虚吃什么 看看中医怎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