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瘦身需要科学的方法,除了节食、运动以外,“心理减肥”也非常重要。
食欲还和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有一种现象:一般人是情绪好的时候胃口也好,焦虑时则会食欲降低,但是肥胖者焦虑时食欲、食量反而会大增。
对此,心理学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父母在育婴期间使婴儿养成了不良习惯所致。婴儿哭闹会有多种,饥饿只是其中一种原因。有些父母缺乏育婴知识和经验,宝宝一哭闹就给喂奶。如此这般,不但会因营养过剩而造成孩子肥胖,而且将使婴儿无法学会对“饥饿”和“难过”的辨别。延续到成人期的表现就是焦虑时食欲、食量反而大增。
另一种解释是,焦虑时爱吃是心理紧张的不良反应。咀嚼的动作可以降低面部肌肉的紧张度,使人间接地感到情绪的紧张也随之降低。于是,当感到紧张或者焦虑时,便以“吃东西”的方式来应对。
情绪是后天可以控制的。想减肥的人尤其是食欲容易被情绪左右的人,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期望值。期望值过高是减肥过程中常出现的现象。减肥一般遵循“调整食谱、限量进食、适当运动”的原则,在正确的节食和运动减肥后,体重也只能相对减轻。合理的减肥就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骨架大小、健康状况等具体条件,制定合理的目标。胖子不是一口吃出来的,同样,由胖子一下子变瘦也是不切实际的。何况从医学角度看,骤然减重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害的。所以,给自己定的目标要符合实际。为避免期望值过高而失望,可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目标。
其次,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带给人们积极的刺激,使减肥者能乐观地坚持单调乏味的运动锻炼,忍受节食带来的痛苦,从而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打击自信心,最终放弃计划。
再次,要树立对自己的责任心。这里说的责任心,其实就是减肥过程中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力。节食也好,运动也罢,都是对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的一种改变,确实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家人、朋友可以给予支持和鼓励,理疗师、减肥训练人员也可以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但这些归根结底都属于外力,仅靠外力来限制约束是不切实际的。自己必须为自己的健康和体态负责,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为自己找借口。
最后,要注意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很多人都是单纯地把体重的减轻作为减肥瘦身的目的,而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身体状况的改善,比如爬楼梯不再像原来那样气喘吁吁了、睡眠质量有明显改善了等。其实,这都是积极的、了不起的成绩。
关注自己身体点点滴滴的变化,从中得到满足,并由此鼓起进一步改变的信心,相信自己能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