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已经尽人皆知。加上一些商家因利益驱动,有意扩大减肥产品的作用,不但使肥胖者无所适从、心神不定,也使那些本不肥胖的人,也忧心忡忡,加入到减肥的行列中倍受煎熬,吃了减肥药、又喝减肥茶,甚至通过手术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其结果不但达不到减肥的效果,还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人们如何防治肥胖,才能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1 正确界定肥胖,是有效防治肥胖的前提
随着人们对于肥胖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防治肥胖的意识随之提升。但到底是否需要减肥,有标准可以衡量。
标准体重判定法。关于肥胖的判定,人们最常用的是通过计算标准体重,与当前的体重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判定。对于成人而言,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是:
男性:标准体重=50+(身高cm-150)×0.75+(年龄-21)/4
女性:标准体重=50+(身高cm-150)×0.32+(年龄-21)/5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一个人标准体重,不仅与性别有关,同时还与身高、年龄有关,标准体重是随着身高、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标准体重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一个健康人的体重,在其标准体重正负10%范围内,均属于正常。只有当现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则视为超重;当现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则视为肥胖;现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0%,则视为肥胖症。
实施减肥的首要任务是控制体重,其次是减轻体重。只要把超重的部分,减下来50%或70%,对健康影响不大、或者没有影响的程度就可以了,而并非一定要达到标准体重。
体重(质)指数判定法。体重从一个侧面,可以反应一个人是否肥胖,但仅从体重来判断是否肥胖、是否需要减肥,不是很准确。比如从事举重、拳击、体操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体重一般都较同身高的人重,而且也会超出自己的标准体重,但实际上皮下脂肪含量并不多。可见超重,不一定都是肥胖,肌肉比重大的人,可能都超重,但绝不是肥胖,并不需要考虑减肥。所以断定是否肥胖,不仅要看体重,最主要的是要看体内脂肪的含量,较常用的判定方法,是通过体重(质)指数来判断,即: 体重(质)指数(BMl)=体重(kg)/身高?。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研究结果表明:肥胖者患病危险性是随着体重(质)指数的升高而不断加大。当男性BMI≥24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39.1%、糖尿病6.7%、空腹血糖升高15.6%、高血清总胆固醇32.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11.3%、高甘油三酯21.3%;当男性BMI≥28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52.6%、糖尿病10.2%、高血清总胆固醇35.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12.9%、高甘油三酯26.4%。所以,通过体重(质)指数判定肥胖的标准是:体重(质)指数(BMl)在18.5~23.9之间,属正常;体重(质)指数(BMl)在24~27.98属超重;体重(质)指数(BMl)达到或超过28肥胖〔1〕。
腰围判断法:脂肪对于健康的危害程度,因脂肪在体内蓄积的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人脂肪集中分布于腰腹臀部及内脏周围,有些人脂肪堆积在全身80%的皮下,有些人脂肪集中在肩背胸等部位,有些集中在臀部或大腿两侧。从对健康的损害来看,因脂肪附着在腰腹臀部及内脏周围,腹部的内在常被脂肪包裹,影响了内脏的正常功能,而被称之为内脏堆积型肥胖或中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所以,是否需要减肥,怎么减肥还需要考虑肥胖囤积的地方。
在我国,针对腹部肥胖程度的判定,是通过测量腰围来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即中心性肥胖)的程度,通常用字母WC表示。对于男性而言,腰围(WC)小于80厘米属于正常范围;腰围(WC)介于80~85厘米之间属于超重;腰围(WC)超过85厘米则属于肥胖。对于女性而言,腰围(WC)小于75厘米属于正常范围;腰围(WC)介于75~80厘米属于超重;腰围(WC)超过80厘米则属于肥胖。
资料显示,当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厘米,其高血压患病率是腰围正常者的2.3倍、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还容易引发血脂异常、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卒中、某些癌症等〔2〕。
2明确引起肥胖的原因,是有效防治肥胖的基础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很多,除遗传、疾病外,引起肥胖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热量过剩所致。医学研究表明,人出生后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是不变的,肥胖仅是身体中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有些人喜欢吃甜食、零食,喜食高脂、高糖、高蛋白类食物,而且胃口好、食欲强,从不计算自己是否需要这么多热量。同时,随着办公自动化、交通便捷化、生活机械化的普及,体力支出减少,多数的闲暇时间是在床上、沙发上或电视机与电脑前度过的,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久之身体摄取的热量,超过体内外活动所消耗的热量,导致热量过剩,多余的热量则在体内储存而成为脂肪。
生活习惯所致。医学资料表明,早上和晚上,人体调节糖吸收的胰岛素不同,晚上胰岛素的分泌,是随食物的增加而增加。有些人午饭往往很简单,到了晚上,不仅吃得好,而且还吃得饱,这种生活习惯,可使体内多余的糖更容易被吸收变成脂肪。有些人早上习惯于不吃早饭,或认为早上不吃饭可以减肥。其实不然,如果早上不吃饭,一方面无法唤醒体内新陈代谢,拟制了燃脂速率;而另一方面,到了中午,机体各器官组织,极度缺乏营养补给,午饭不仅吃得多,结果所有的营养会被饥饿的机体所吸收,反倒更容易发胖。
心理因素所致。研究发现,内皮质醇的浓度越高,腹部脂肪也越多。内皮质醇是一种压力荷尔蒙,过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内皮质醇的浓度升高,能刺激人的饥饿感,提高食欲,增加热量,形成肥胖。医学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是导致肥胖的元凶,而精神紧张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在当今的生活和工作中,由于压力过大,精神过于紧张焦虑,或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可使植物神经紊乱,继而引起内分泌失调,导致肠功能紊乱,胃肠道蠕动不够,正常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代谢不足,体内代谢产物无法及时排除,使粪便内残余的成分,被多次反复吸收,容易形成脂肪。
年龄的因素所致。人到中年,一般都容易发胖。其原因是,人到中年,一方面,压力大、精神紧张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更年期的影响,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肥胖。而另一方面,40岁以后,肌肉组织细胞每年减少3%--4%,使人的肌肉开始松弛,肌肉力量趋弱,身体逐渐变得懒散,喜欢静而变得不爱运动,运动量的减少,再加上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逐渐趋弱,自身消耗的热量在下降,使摄取的热量高于支出的能量,容易导致肥胖。所以,许多中年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体重日渐增加,“将军肚”悄然而成,形成危害性最大的蓄积性肥胖。
3贯穿以健康为核心的理念,是有效防治肥胖的关键。
形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那么治疗与预防肥胖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我们减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健康,而为了减肥反倒损害健康,这就违背了减肥的良好初衷,故无论什么方式减肥,都必须以健康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