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作业不应该成为父母之间的内卷战场。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让亲子作业成为增进亲子关系、训练孩子能力的平台,如此才能真的达成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双减”政策的推行,学前教育及中小学作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其中手工类作业因其独特的教育价值而备受喜爱。但这类原本旨在增进亲子关系、训练孩子动手能力的亲子作业,却在无声无息中演变为了父母之间的“内卷战场”。父母为了追求作品的精美和独特,总是忽略了亲子作业的本质意义。
亲子作业的本质在于通过亲子一同参与的方法,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让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当父母将亲子作业视为一种展示自己教育成就的方法时,这种初衷就被扭曲了。父母为了追求作品的完美和独特,总是忽略了孩子的参与和体验,甚至代劳包办,使得亲子作业变成了父母的“内卷战场”。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明确亲子作业的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作业不是展示父母教育成就的舞台,是增进亲子关系、训练孩子能力的平台。父母应该关注孩子在作业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革新。在评价亲子作业时,教师应该重视孩子的参与度和作品的创意性,而非过分强调作品的精美和独特。学校应该拟定科学适当的作业布置规范,防止布置过多过难的手工类作业。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作业管理的监管和指导,确保作业内容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实质状况。
上一篇:长大后赚大钱的孩子有什么特征
下一篇:铅中毒影响智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