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的第一次相遇在13岁,两个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人成为了彼此的影子,摩托车上的嬉笑,出租屋内的打闹,让这一份友情显得格外无邪。
青春的时光里,总是有那么一些憧憬。彼此双方都喜欢上了同一个男生,而这个男生却对双方含有情愫。
安生懂了,她选择离开,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是对好友的成全与祝福,
七月懂了,她看着离别,是为了自私的爱情,也是对好友的惭愧与愤怒。
安生还念着七月,漂泊的日子里的一张张明信片,是安生的牵挂。
家明出去了,安生回来了,七月和安生看起来还是那么要好,她们一起吃饭,一起玩水。
然而,间隙已经渐渐形成。
一次次的问候家明,或者是颈间的那一抹碧绿,使她们最终不欢而散。
静默的时光,让双方都后悔不已。
七月孤独的等待,坐在象牙塔,安生漂泊的人生,充满了悲剧。
又一次的遇见,却是无法调解的局面。
七月与安生的泪水,告别了曾经的美好。七月最终还是走上了安生曾经走过的路,而安生却变成了安稳的七月,不再漂泊。
最后的最后,才发现最爱最懂自己的人竟是彼此,互相影响着对方不可分割。
七月在27岁走了,安生知道,她们本来就是一个人,
七月,依然活在自己的心里。她变成了七月,在另一个世界里给自己,
描绘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细节亮点
1,安生对家明说:七月之所以说不想离开家,是因为想你回去看她。
后来七月对家明说“我之所以不来北京找你,是想你回去看我”
2,年轻的安生说“我想在27岁的时候死去”
七月大出血死亡后,安生说“你怎么也在27岁死了”
3,浴室七月脱衣服的时候安生想给她穿上
4,七月破碎的手机屏幕暗示结局
5,七月送别安生和家明的神态差别
6,开头明信片内容,对应后续旁白,安生说想回家,像是走到了尽头,间接体现了安生外刚里柔的性格。
那么安生不选择回来的理由也正是因为七月,当家明离开的时候,安生回来了。
7,七月对安生在浴室说“除了我没有人爱你”
后来在床上,七月对安生说“我恨你,我也只有你”
8,开头画面是安生在读小说,最后揭示是安生在写小说,形成反转
9,影子多次出现,七月与安生互相踩影子,登山时家明踩安生的影子,结尾时七月以安生影子的形式出现,体现七月与安生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10,儿时吃包子,七月自私表现和安生的关心
与男主一起吃包子,七月的伪装和虚伪
11,七月与安生在旅途中,家明打来电话却不敢当着安生的面接,她不想让安生再与他有所接触,七月是自私的,然而安生却懂了,找了借口离开
12,七月与安生在浴室吵架时安生痛苦的表情以及哭泣后的一个抚头
13,三种结局的轮番上演
1)小说结局,安生结婚,七月没有怀孕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2)家明听到的结局,安生单身抚养七月的孩子,七月过上自由的生活
3)真实结局,七月大出血去世,安生单身抚养七月的孩子
14,安生离开时,“如果你要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此刻的安生是多么希望七月说一声是
15,七月在离别时看到安生颈上的吊坠时,失望的感情代替了离别的痛苦
16,七月与安生互相问你真的爱他吗的时候,都没有正面回答
以上有许多点体现了七月的生活是安生让给她的,在最后的最后,七月选择突破传统观念的拘束,去感受安生曾经过过的生活,使情节再次转折并给予升华,两人之间也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彼此。这是我看过的少数的比原书好的一部电影。除去了原著结局的反常理,带来了缓慢而深厚的感情流露,在平淡中发生波折,将观众牢牢吸引。两位影后一些小小的动作和神态使整个人物富有表现力,反射了人物本身的设定和复杂的情感,能够让观众被这种纠结的心情所牵引。无论是安生在说“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时的眼神,还是七月送别安生时的神态变化,都证明了两位影后的当之无愧。观众从中可以看出痛苦,绝望,后悔,无奈等各种情绪的交杂。
这绝对不是在讲三角恋互相撕的故事,反而是一种情感的歌颂。七月与安生之间的感情,比友谊更高,比爱情更强,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soulmate,就是灵魂伴侣。可以说七月与安生本来就是一个人,七月外柔内刚,受着传统观念的影响一味伪装顺服,心里却向往着安生的自由生活,安生外刚内柔,在外漂泊看似坚强,却对七月表现着内心的柔弱,她想回家。家明,其实也是一个传统的人,在父母的眼下工作,结婚,生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七月与安生之间犹豫。他不完全是渣,是懦弱,害怕改变,他最终也没像七月一样走出传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