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③〔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④〔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⑤〔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⑥〔萧萧〕马嘶叫声。
⑦〔班马〕离群的马。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以后的“他”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现在的“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李白送友人,这里的友人是谁?
有的人认为是杜甫,据新说,李白与杜甫初聚,最迟在开元二十四年,时李白初居兖州,杜甫省亲居住其父杜闲的官舍,两人都有同期作于兖州的作品。这一时期李白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和《戏赠杜甫》;杜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和《赠李白》是两人兖州相聚的后期作品,自“行歌泗水春”(《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相伴漫步在鲁门东泗水畔,以后,二人聚会渐频,友情递增。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举杯握别,《送友人》写杜甫刚刚离去,《沙丘城下寄杜甫》写思念。三首诗中感情脉络相合,可视为组诗。李杜二人分别后杜甫作为李白铁杆粉丝,写了好多思念李白的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赠李白》、《梦李白二首》等,二人遥相呼应。
其实,从李杜二人的诗中,我们也可以了解,《送友人》可能就是杜甫。李白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曾有“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李白初到兖州,就曾作如此表白,为实现思想,甘心于如同飘转的蓬草,浪迹四方。杜甫非常推崇李白,写下好多关于李白的著名诗句:“李白一斗诗百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另外白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句,可见思念杜甫之切。《送友人》诗中情愫,系因与挚友分别,从诗人遥望长空挥手惜别的神态,可以推想所送友人的形象。“落日故人情”,这“故人”是谁?是一起月下泛舟之伴,是共同狩猎孟渚之友,是同游齐州的故交,是携手同行漫步峦山的弟兄,即几天前共饮于范氏家中的杜甫。“登临遍池台”一个“遍”字,写出相聚频繁。于今落日时分,分别在石门路上,不由举手劳劳,两情依依,一再赋诗。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有“故有入我梦”句,当是石门宴情景再现梦中。如此一再互称故人,其意颇耐寻味。 《送友人》一诗,为杜甫所重,作《梦李白二首》,其二以“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开头,显系化“浮云游子意”而成。杜甫思念李白,也怀念东鲁,怀念北郭的青山、东城的白水。
另外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友人是李白臆想出来的,看到青山白水间,有人在渡头给友人送别(孤蓬万里征),有人在路上给友人送别(萧萧班马鸣),于是诗兴大发,写下这首千古名诗,不然就不足以解释李白为何不写具体送别的人,也可以说明,为何友人一会是从水路“孤蓬”离去,一会又从陆路“萧萧班马鸣”告别。其实是李白看到他人送别的场景,顺手写了这篇《送友人》。
《送友人》到底送的是谁,这恐怕李白自己知道吧!对就是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