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蔓枯病为土传病害,秋露地及秋大棚、日光温室栽培较容易发病,其发生紧急程度与年份有关。病原菌为甜瓜球腔菌[Mycosplayphaerella melonis(Pass.)Chiuet Walker],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症状】 多在成株期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蔓。叶部受害,病斑初期近圆形、半圆形或自叶缘向内呈“V”字形,淡褐或黄褐色,上生很多黑色小点,病斑直径1~3.5厘米,少数更大,可达半个叶片,后期病斑易破碎。茎蔓染病大多在节部,出现不规则形病斑,渐渐扩展,有时可达几厘米长,表皮可开裂,病部粗糙,有时伴有透明胶体流出,发病后期,病部呈黄褐色,渐渐干缩,湿度大时病部有黑色霉层产生,上生很多小黑点,最后病部呈乱麻状,紧急时茎蔓腐烂、死亡。此病与枯萎病不同处是维管束不变褐,也不风险根部。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土壤、架材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通过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进行传播,多通过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植株。病菌喜欢温暖高湿的条件,在温度为18~25℃,土壤、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发病。茎基部发病和土壤水分有关,土壤湿度大或田间积水,容易致使茎基部发病。连作,氮肥过多或肥料不足,植株长势弱,露地栽培排水不畅,保护地栽培空气湿度过大、光照弱等条件下,均易引起发病。
【防治办法】
1.农业防治:使用抗病品种,如津优3号、中农13等;进行种子消毒;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清洗田园,降低初侵染源;使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法,降低土壤中病菌溅射到植株茎叶上的机会;加大栽培管理,培育壮苗,施足基肥,准时排水,使用膜下灌水,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要加大通风透光;彻底清除病叶、病蔓。
2.化学防治:种子消毒,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棚室消毒,定植前用5%菌毒清水剂15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对棚室内的土表、架材、墙壁喷洒。发现病株后准时用药,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胶悬剂400倍液,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3~4次。
上一篇:同城科普系列——黄斑盘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