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在德国科隆市的生产工厂将缩短工时,以应对德国电动汽车市场疲软引发的销售压力。
德新社11月12日援引公司发言人的话说:“电动汽车需求远低于预期,尤其在德国,因此需要暂时调整科隆电动汽车中心(福特科隆工厂)产量。”福特将向德国政府申请短时工作制,计划执行三周。这一制度允许财务紧张的企业在保留员工职位的情况下缩短工时,政府通常会为相关员工支付一定比例工资。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新浪科技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大势已不可逆,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汽车补能需求与日俱增,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1-9月产销量:2024年1-9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7%和32.5%。在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上,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4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将达到1068万辆,同比增长38%有机构预测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接近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时代浪潮已经到来!
但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特别是节假日高峰出行时,高速服务区都是排队充电的新能源车主。为了续航不再焦虑,汽车企业、动力电池厂商、新能源企业推出各类能源补充服务,充电桩、换电站、上门充电等相继登场。
充电桩作为能源补给基础设施,有较高的不可取代性。一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本质是个电源,符合人们“没电就充电”的用电习惯,车主接受度高。二来,从慢充、快充到超级快充,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趋于成熟,充电时长已被大大缩短。三来,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充电桩建设被列入新基建范畴,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四来,越来越多充电桩服务商加速充电桩建设,充电桩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24年1至9月,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增量为283.7万台,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增加60.3万台、私人充电设施增加 223.4万台。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到 1143.3万台,同比增长 49.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32.9万台,私人充电设施810.4万台。
总的来说充电桩服务商加速充电桩网络建设,但离满足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续航需求依然有较大的距离。
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与传统的充电桩补电模式相比,换电具备高效补能和降低初期购车成本的优势。
在高效补能方面,乘用车换电仅需1~5分钟左右,与传统充电桩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在初期购车成本方面,由于动力电池占比40%左右,“车电一体”的充电模式使整车成本被大幅抬高,车电分离模式下,电动车购置价最高可下降一半。但问题在于长期使用的话,实际电池租赁成本并不低,在车辆使用全寿命周期里,租赁费用要高于购买成本。
换电既可以缓解充电时间长的问题,集中充电也可以减少电网压力,自然更受企业欢迎;同时换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快充对电池、车辆带来的安全风险。换电站一般采用慢充,但换电规模和周转率受到电池数量制约,在用电高峰期也会遇到挤兑的情形。比如,去年11月长春出租车换电问题就凸显出换电模式在北方低温环境下的重大局限性。
除了快充和换电之外,消费者还有别的选择吗?其实市场上现在一种新型的补能模式——上门充电,正在快塑铺盖全国。这个模式可以结合快充和换电的部分优势。
从设计原理来看,这是一个随时能移动的充电站,相当于我们手机的移动充电宝,能够保证随时随地都能充到电。
充电车相当于一座小型“充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电源其作用是随时随地为电动汽车上门充电,改变了原来车找桩的方式,变成了桩找车——通过小程序来呼叫,送电小哥就会根据预先规划好的路线行驶至指定位置和时间进行充电。对消费者来说,只需要用手机就能实现“无感”充电。这种“桩找车”方案,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及充电不确定性,让移动上门充电,像打车和叫外卖一样,通过将原本处于静态环境下的储能电池和充电桩,集成到具备动态移动能力的车中。
新能源补能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充电桩、换电站、上门充电等多种方式并存、互补,新能源补能将不再是难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