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与理性的交会中,生命呈现出仲冬飞雪间特有的美感。
大雪二候·虎始交 徐冬冬(绘)
如一阵风暴,在大雪中奔卷而来,让人心跳加速,血液似要沸腾起来。
这是严冬里生命迸发的热力,天寒地冻中挡不住的阳刚之气。
到了大雪二候,别看才过去短短几天,比起大雪初候已是大不相同。气温下降非常之快,风雪席卷北方,频频到来的寒流使得南方也进入了最难受的阴冷模式。
严冬的气息愈来愈浓,日甚一日的寒冷逼迫生命躲避、蜷缩、蛰伏在各自的“窝”里,贪恋着那不可或缺的温暖。大自然的山林原野之中,动物的影踪几乎绝迹,人类活动的大街小巷,尽是匆匆赶路的身影,急不可待地奔向那储备着热量的楼宇房间。
在冬寒的困顿中,生命似乎要沉睡了,低迷了,停滞了。
其实不然!你看,你听,在那冰天雪地之中,莽莽群山之间,虎啸阵阵,虎吟声声,如激越的鼓点,奏响了生命在严冬时期的交响。
立秋虎始啸,仲冬虎始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大雪二候“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在大雪二候,百兽之王的老虎已经率先感受到了阳气的萌生,开始求偶交配了。虎在发情时的叫声异常响亮,其传播距离可达两千米远,在严冬静寂的雪林中,恰似于无声处的惊雷,激荡出生命原始、粗犷而蓬勃的呼喊。
“虎始交”有着特别的多重的意义,涉及天地之间发生的大转换。
第一重意义,是阴盛极而微阳生。
虎是孤独的,凶悍的,却也是极其敏感的。当阴气到达极致时,阳气反倒开始滋生了。天地间那一丝萌动的阳气,微弱得难以察觉,却立刻被虎敏锐地感知。
虎的生命,因了这些许阳气,顿时闪亮了起来,那活跃如火的热力,奔腾似风的气势,撕裂了沉寂冰冷的冬。冲破严冬至阴压迫的虎虎生威、虎虎生气,强悍,威严,充满阳刚之美,这是对生命的礼赞。
第二重意义,是阴阳接而变化起。
还记得小雪三候“闭塞而成冬”吗?那时,阳气上升而阴气下降,阴阳二气不再相互交会,导致天地闭塞,寒冬降临。但是进入大雪节气,寒冬真正来临时,情况又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阳气开始生发,阴阳开始交会,天地之气又开始了新的流转,万物交感而生的通道再一次开启。
第三重意义,是生命当顺应自然,应时而行。
阴盛极而微阳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是天之道。天地变化本身便蕴含了事物向相反方向转化的深刻规律。深谙天道的古人将其总结为“反者道之动”,主张天人合一,提醒乃至告诫人们:生命当顺应自然,应时而行。
“虎始交”成为古人的经典总结,正是遵循了这样的生命之道。
踏着自然的节点,虎感微阳起而“始交”,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彰显了生命雄浑的力量。但虎历来受到特别的赞美,不仅仅因为它珍稀,代表着勇敢和力量,还因为它是“性交有时”者。东北虎的发情交配期只在雪花飞舞的仲冬、季冬时节,这被古人当作克制的表现,于是虎又因其生命安排的节制而成为静心明德的象征,为君子所重。
这样的天之道、人之道,在一年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不断地再现。但是,天地的暗示和先贤的警醒,是不是能得到人们广泛而深入的认识,并且使人们做到知行合一、循道而行呢?
未必。有太多的人,其对自然的感悟,对天道的体悟,对古人的智慧,是多么漠然,多么无知,多么自大!
正是有感于此,画家才希望循着《四季》之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抽象笔墨,以崭新而细腻的方式,和人们一起走进对“天之道”的感悟中,并从中明了生命何所起、何所依。
在《大雪二候·虎始交》的画作中,那时而闪耀时而凝重的色彩,时而腾跃时而沉静的气息,既是至阴微阳中生命应时而起的激情,又是严冬酷寒里生命循天而行的理性。在激情与理性的交会中,生命呈现出仲冬飞雪间特有的美感。
(文/徐立京 绘/徐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