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王柯瑾 北京报道
2024年年末,社会各界民众纷纷投身于节日筹备的浪潮中,各类消费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效拉动了消费信贷需求的增长。
在“促消费”的大潮下,2024年银行消费贷利率不断向下突破。但《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年末银行消费贷利率趋势呈现分化态势:不少银行推出新一轮优惠活动吸引客群,但同时也有部分银行一改之前利率下探的风格,逆势回升。
虽然利率端暂时出现分化,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商业银行在消费贷款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方面进一步加码。业内分析认为,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点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银行在消费金融方面将进一步加力,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助力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利率走势分化
从悉心搜罗年货、打点返乡行程、策划外出旅游,到参与聚会盛宴、逛传统市集、家中精心布置……岁末欢庆佳节的序曲悄然开启。在此背景下,银行消费贷款业务再次掀起高潮。
纵观2024年,消费贷款业务竞争激烈,不少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在2%~3%之间,更有银行利率进入“1字头”。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达20.43万亿元,同比增长5.8%,前三季度增加6578亿元。
记者注意到,临近2024年年末,部分银行又推出了新一轮消费贷优惠活动,利率再次下探至3%以下。但同时也有部分银行利率未变或有一定程度提升,例如华北某城商行个人线上信用消费贷款年利率为4%~10.8%。
“银行间竞争激烈,为了吸引客户继续拓展消费贷市场,部分银行可能维持或降低利率;部分银行今年消费贷指标已基本完成,市场份额相对稳定,也有了足够的客户资源,可能会上调消费贷利率,有的银行更注重资金回笼和风险控制,可能减少消费贷投放规模,从而导致利率上升。”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光大银行(601818.SH)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提示消费者在享受消费信用贷带来便利的同时,需要保持理性消费,充分考虑自身财务情况,避免非理性过度借贷超前消费。
艾亚文表示:“未来银行可针对不同消费场景,如教育、医疗、旅游、装修等,设计专门的消费贷款产品。根据消费者的信用状况、收入水平等因素,设计分层化的消费贷款产品,密切关注市场利率变化和同业竞争情况,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消费贷款利率。”
激发消费活力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促进消费发展,金融责无旁贷。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优化升级消费贷款业务。
近日,华夏银行(600015.SH)推出了全新循环授信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扩大受众、灵活优惠、打破传统贷款的烦琐流程,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操作,给消费者贷款提供了新的体验。
中国银行(601988.SH)宣布将全面升级手机银行贷款专区服务,并计划于2025年1月12日起将个人网上银行“消费贷款”相关线上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包括贷款申请、面谈、签约、提款、还款等。
业内分析认为,将个人网上银行“消费贷款”相关线上服务迁移至手机银行,是对消费贷款业务的一次深度优化,旨在通过提升服务便捷性、缩短贷款申请流程时间,并借助丰富的贷款产品和灵活的利率策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出,2025年要助力提振消费,支持扩大大宗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业内专家预计,2025年银行消费贷款业务有望继续火爆。
建设银行(601939.SH)方面表示,该行聚焦重点客群、重点场景、重点区域,加快线上支付全面布局和消费场景建设,广泛满足汽车消费、住房装修、教育等全生命周期消费信贷需求,加大循环信贷与分期信贷投放力度。
为了大力提振消费,下一步商业银行还可以从加大信贷支持、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发力。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告诉记者:“第一,围绕汽车、家电、家居、3C等重点消费领域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在‘以旧换新’政策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第二,挖掘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第三,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提高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纠纷。第四,提升服务质效,通过银行App、微信小程序、开放银行等拓宽服务渠道,利用消费贷款‘循环用款、随借随还’的特性满足客户多元化消费用款需求,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周茂华认为,银行在提升消费者体验方面下功夫十分重要。“例如,消费贷与消费场景融合,优化客户服务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完善客户信息管理,注重客户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尽量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等。”
赋能新市民群体
2025年新年将近,对于新市民而言,置办年货、返乡探亲等计划提上日程。
中信银行(601998.SH)方面表示,近年来,随着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新市民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新市民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探索和实践普惠金融的重要方向。该行围绕新市民群体装修、买车、子女教育等大额消费贷款需求,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信秒贷”。同时,该行还发布了《新市民金融服务研究报告》,洞察新市民群体金融需求与痛点,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新市民群体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但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这个群体包括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保洁阿姨、科技研发人员、高校教师、小微企业主、创业青年等。近年来,我国新市民人口快速增长,已经超过3亿人。
在艾亚文看来,新市民庞大的群体基数为消费信贷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客户群体。“新市民在城镇生活中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消费升级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消费升级方面,对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也有一定需求,消费贷款业务可以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释放消费潜力。”
邵科表示:“当前,我国新市民群体数量大,经济活动参与率不断提升,对住房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信贷需求持续走强;消费贷款需求多样化,涵盖创业、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多方面,整体消费意愿较强,小额、高频、个性化特征明显。”
针对新市民消费贷款业务,邵科建议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打造以支付结算、贷款投放、理财和保险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为主要产品,覆盖金融与非金融场景,致力于满足新市民多元化金融需求的服务框架。第二,优化就业创业贷款支持,面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新市民占比较高的群体以及中小微企业等吸收新市民就业较多的企业和行业提供信贷支持,针对新市民就业创业群体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提供更加灵活的服务和还款方式。第三,强化住房保障贷款支持,定向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给予优惠补贴和差异化的贷款条件等,加大对新市民首套房的贷款投放力度,精简还款流程。第四,围绕新市民生活场景,如住房、出行、购物等,强化与消费平台的合作,积极嵌入消费场景,推出专项消费信贷优惠活动。”
艾亚文建议:“商业银行可以整合多维度数据,如消费记录、社交数据、就业信息等,更全面、准确地评估新市民的信用风险,根据新市民的收入水平、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分层,设计差异化的消费贷款产品。”
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对业务风险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需平衡好业务发展与风控管理,建立多维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消费贷款风险进行全面评估,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模型等技术,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艾亚文表示。
玩家总结攻略(天宫一号)外挂辅助软件(透视)分享详细教程(2022已更新)(哔哩哔哩):https://www.huixiwan.com/news/249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