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获悉,1月3日,中国气象局海雾智能观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在浙江杭州正式揭牌。值得关注的是,该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专注于海雾智能观测的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气象局表示,中国气象局海雾智能观测重点实验室立足海洋气象领域,致力于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聚焦海雾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依托人工智能、量子探测等前沿科技,开发能见度智能观测仪、海雾观测单光子雷达等创新产品,为提升我国海雾监测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有力支撑,从而为地方海洋防灾减灾、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气象助力。
该实验室由浙江省气象局和国内智能物联龙头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康威视”,002415.SZ)联合共建。值得一提的是,揭牌当天,浙江省气象局与海康威视还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攻关、产品推广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提升海洋气象服务能力。
据浙江气象局方面介绍,海雾智能观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团队前期开发的海雾观测雷达、能见度智能观测仪等创新性观测产品,已在舟山普陀、舟山嵊泗岛、宁波港、台州大陈岛等展开观测试验,且积累了一定应用数据成果。
据国家海洋局介绍,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其特点是生成消亡快、局地性强,有时覆盖范围广、厚度大、持续时间长,有时分布不均匀、变化快。比如舟山普陀山的雾很大,但是沈家门却晴空万里,两者航程只有短短10分钟。
海雾也被称为“航海克星”。海雾发生时,海上能见度降低,使航行的船只迷失航路,造成搁浅、碰撞等重大事故。据统计,60%至70%的海上船只事故是海雾导致的。尤其在狭窄航道、近岸区发生的海难中,由海雾引发的事故占了很大比重。所以说。
“海雾是威胁海上活动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观测、预报是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毕宝贵强调。
海雾景象。
对于海洋相关行业来说,通过精准的海雾监测数据来科学决策已变得十分重要。
“相比传统站点式能见度设备,海雾观测单光子雷达监测的范围更广,能够成功捕捉到海雾形成、扩散和消散的全过程,提供全航程的实时能见度信息。”该实验室主任、海康威视副总裁陈继国介绍,该产品选用了对人眼无伤的1550nm红外波段,不仅更安全,还有更强的透雾能力,在恶劣天气下效果优于传统雷达。“它将探测手段从原本点式监测升级为360度全周期的面式扫描,只要8分钟,最远半径可达15公里,最大精度到达15米。”
据介绍,应用海雾观测单光子雷达之后,目前浙江省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在船舶启航前就可以提前“看清”航线情况,通过后台 “一屏掌握”全航程实时能见度信息,提前对突发性海雾事件做好预警准备,减少航道等港口区域的交通管制时间,减少滞留游客的情况,提升岛屿旅游航线的服务水平与港口运营管理的效率。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海雾智能观测重点开放实验室未来还将持续研发和创新,利用AI、大模型等技术能力拓展气象智能观测产品。同时,联合浙江省气象局推动成果实践到海洋经济、渔业养殖等更多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