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人在不经意间将手指关节掰得“咔咔”作响,这种习惯不仅常见于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从事手部劳动,如打字、写字或者进行精细操作的人,他们常常在感到手指酸痛时,选择通过掰手指来放松。然而,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如长辈们所言,会导致关节炎呢?本文将深入探讨掰手指的奥秘,以及它对手指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关节弹响,即掰手指时发出的“咔咔”声,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这种声音主要来源于关节面之间、软骨垫与关节面之间、肌腱和关节囊之间的摩擦,或者关节内气泡的爆破。科学家们对此现象持有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者认为,当手指关节受到牵拉时,滑液中的气体会形成气泡,这些气泡在关节内空腔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响声的发出与气泡的破裂无直接关系,而是与关节内空腔的形成有关。然而,无论哪种观点,都证实了掰手指时发出的声音并非骨头摩擦所致,而是关节内部复杂机制的一种外在表现。
那么,经常掰手指是否会引发关节炎呢?答案是否定的。关节炎通常与家族遗传病史、繁重劳动经历、关节创伤等因素有关,而与掰手指这一行为并无直接联系。为了证明这一点,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唐纳德·昂格尔曾进行了一项长达50年的实验。他选择自己的左手作为实验对象,每天持续掰手指,而右手则作为对照不掰。50年后,他的双手在外观、功能和X光影像上都表现出相似的健康状态,这一结果有力地反驳了掰手指会导致关节炎的说法。
此外,更严谨的科学研究也支持了唐纳德的观点。2011年的一项研究对215位实验者进行了掰手指与手骨关节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并未发现掰手指与各关节手骨关节炎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掰手指本身并不会对关节健康造成损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频繁掰手指。虽然低强度、低频率的掰手指不会引发关节炎,但长期、频繁地掰手指却可能带来其他风险。例如,2015年有文献报道了一名24岁男子因长时间、频繁掰手指而导致手指伸肌腱及背侧支持带损伤,最终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恢复。当手指受伤,特别是韧带损伤时,掰手指会加重损伤程度,可能导致手指变粗、关节变得不稳定,长期下去容易引发关节炎。
因此,对于喜欢掰手指的人来说,保持适度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指感到酸痛时,可以选择其他更为温和的放松方式,如轻轻按摩、旋转手腕等。同时,如果手指出现病理性弹响,如伴随关节疼痛、肿大、僵硬感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除了关节炎和韧带损伤外,还有一种名为“扳机指”的疾病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扳机指,医学上称为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由于屈指肌腱与掌指关节处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反复摩擦而产生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感到手指弯曲时不易伸直,产生弹响声,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关节挛缩。因此,对于经常掰手指的人来说,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恶化。
掰手指这一行为虽然看似无害,但长期、频繁地掰手指却可能对手指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为了保持手指的健康和灵活性,我们应该避免过度依赖这种放松方式,而是选择更为科学、合理的放松方法。同时,当手指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都应及时就医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