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机构不断推动网络智能化水平迈向新高度。4月20日凌晨,齐商银行新一代核心网络系统成功切换上线,标志着该行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取得又一重要突破。此项目历时377天,通过技术架构升级、信创网络部署及超期设备置换,为全行业务发展筑牢数字基石,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安全性、稳定性与业务支撑能力,为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国家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对金融业的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和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齐商银行紧跟国家部署和时代要求,于2024年4月正式启动新一代核心网络建设项目。核心网络是承载银行日常业务运营与办公的关键基础设施。此次网络改造升级以“提质增速、降本增效”为目标,分阶段稳步推进。在上线过程中,齐商银行组建了由60余名骨干组成的联合攻坚小组,分6个小组、9个批次完成179项切换任务。分支行协同作战,严格验证业务可用性,确保系统平稳过渡。客服团队全程保障,实现服务“零中断”,客户体验无缝衔接。
本次网络升级改造聚焦三大核心任务,信创网络“筑墙”:采用自主可控技术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韧性,犹如筑起坚不可摧的“数字长城”,为业务数据保驾护航;超期设备“置换”:淘汰老旧设施,优化网络性能,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技术架构“固基”:升级底层架构,打造高可靠、易扩展的业务支撑平台,恰似搭建起稳固无比的“数字地基”,为未来业务创新预留空间。
此项目是齐商银行深耕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生动实践。通过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齐商银行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用户体验显著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能力,为各种数字化业务提供了更强大的底层支撑。
版权声明: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发布会
金融消费“315”曝光台
了不起的你:做一个播撒希望的人
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之道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聚焦商业银行2024半年报
金融业持续提升支付便利性
银行业分支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巡礼
银行业助力新市民美好生活
银行业助力扩大内需
银行业“碳”路绿色金融
走进银行理财子公司
银行业谱写2024年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年服贸会金融业专题报道
金融业助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网络110报警服务|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话: 86-10-8882800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东方网通讯员胡杨、记者刘轶琳4月22日报道:自去年4月12日上海市“市级分级诊疗平台”正式启用以来,各区卫健委及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实践了一系列分级诊疗举措。4月22日,记者从虹口区卫健委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为积极推动诊后患者下转社区,进一步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区卫健委将偕同市一医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探索“上转签约居民诊后下转社区”服务模式,让社区首诊患者“上得去,下得来”,更好地实现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双向奔赴”。
4月22日上午,虹口区和平公园的下沉式广场人头攒动,一场特殊的健康咨询活动正在这里开展。与以往同类活动的专家团队往往来自于一家医疗机构不同,本次健康咨询活动的专家团队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3位专家,以及虹口区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结对”组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黄陈与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外科医师曹锦峰就是一对“义诊搭档”。除了在义诊现场共同为市民答疑解惑,黄陈还将协助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标准化门诊手术室”。今后,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疾病的部分小手术在社区医院即可完成。
此次健康咨询活动的主题是“上转顺畅,下转通达,守护家门口的健康·市一虹口社区同行”。在进行健康咨询和疾病科普之余,医务人员还特别向市民们宣讲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据虹口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书记何东滔介绍,本次活动之所以由市一医院与八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联合参与,正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家门口的健康管理”理念,加强医联体单位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高效联动。
号源下沉、双向转诊,这些举措无不意味着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连贯和责任共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秦净表示,“作为虹口区综合性医联体牵头单位,市一医院坚持将优质医疗资源送下去、沉到底,力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市一医院深入践行“分级诊疗”政策,率先启动“全+专、一对一”社区全科医师导师制培养以及“点对点”精准转诊等项目,通过社区全科医生批次进修、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举措,落实市、区政府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部署。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体验处处长柴双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目前社区患者“上转”至市一医院已十分顺畅。后续,市一医院将在完成诊疗后的患者“下转”回社区方面,继续开展优化工作。
据介绍,市一医院将会同虹口区卫健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探索“上转签约居民诊后下转社区”服务模式,并遴选眼科(白内障、干眼症)、泌尿外科(前列腺疾病)、内分泌代谢科(2型糖尿病)等专科专病作为先行试点,制定统一、规范的疾病下转路径与标准流程,为下转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经验。
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例,患者在市一医院完成治疗,且相关指标较为平稳后,就可以回到社区医院进行随访、处方,由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依托标准化诊疗路径管理病情。市一医院专家则定期下沉社区开展查房,确保基层诊疗规范。这样一来,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可辐射到基层,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期患者也可放心地回归社区就诊,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充分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