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题:今年华南前汛期的雨为何这么多?
新华社记者黄垚
近期,持续强降雨侵袭华南、江南地区,致多地受灾。据中央气象台预报,24日至26日,江南、华南等地将再度出现强降雨,与19日至22日强降雨区高度叠加。
监测显示,19日以来,广东肇庆、清远、韶关、广州、惠州等地局地累计降雨量达400至519毫米;截至23日晨,广东、广西共有1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雨量突破4月极值。
近期华南地区到底下了多少雨?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介绍,4月以来,华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倍以上,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二多。
他分析说,华南地区降水偏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江南、华南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高,气温升高会增加大气的含水量,同时也会增加对流的强度,使得强降水事件偏多;另一方面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4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引导来自南海和孟加拉湾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的水汽极为充沛,同时配合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区的环流异常,形成了多次强降水过程。
专家表示,今年华南前汛期与以往相比有很大区别。通常4月份已处于华南前汛期,但这一时期南海季风并未爆发,华南地区水汽条件总体来说并不是非常充沛。因此,强降水虽经常发生,但一般范围不大、持续时间不长。
今年的特点是虽然南海季风还没有爆发,但水汽条件已经非常好,并且因为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充沛的水汽条件得以持续,导致今年强降水过程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也比较大,造成的影响也更大。
未来一段时间,南方地区降雨是否持续?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中期天气预报显示,未来10天江南、华南、四川盆地及贵州等地降雨显著偏多,部分地区偏多一倍以上,且强对流天气多发;主要降雨时段为24日至26日、28日至30日。
专家介绍,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涝重于旱。东部季风区降水总体偏多,区域性和阶段性的洪涝灾害可能比较明显。今年汛期总体水汽条件较好,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降水将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北方的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中下游降水也偏多,建议相关地区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2024年4月20日,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广州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 IC 资料图
近期多地累计降水量突破4月历史纪录,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今年南方降雨为何偏多、偏强?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如何?
“多重因素导致近期南方降雨偏多偏强。”4月21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介绍说, 4月以来,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同期偏强,有利于南海和孟加拉湾水汽向南方地区输送,同时高原槽和南支系统活跃,导致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频繁、降水持续时间偏长。另外,江南、华南等地气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高,大气含水量丰富、不稳定能量高,导致对流发展旺盛、降雨强度高,多地累计降水量突破4月历史纪录。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地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23日,华南地区的降雨将明显减弱,但华南南部沿海部分地区仍有大到暴雨。另外,在25日前后,贵州、江南、华南等地还将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
马学款提示,未来几天,我国南方地区强降水过程多、局地雨强大,并可能伴有风雹天气,公众需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
“在强降水时段减少外出,避免在山涧、河道等低洼地带逗留,注意防雨防雷电,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风险。相关部门要注意城市低洼地带及时排水,加固户外设施,防范强风对临时搭建物、高空作业装置和人员、航运等的安全威胁。”马学款说。
4月19日8时至21日8时,贵州南部、江南南部、华南北部和中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中国气象局于4月18日8时30分启动暴雨三级应急响应。4月21日10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4月19日8时至21日8时,广西北部、广东中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南部累计降水量达100毫米至200毫米,其中广西东北部、广东西北部达250毫米至350毫米,局地超过400毫米。最大小时降水量达40毫米至80毫米,广西南宁、广东茂名局地超过100毫米。20日8时30分至9时15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发生中等强度龙卷风(相当于最大瞬时风力达15级)。
受强降水影响,珠江流域北江发生2024年第2号洪水。21日早晨,北江下游控制站石角水文站流量为14900立方米/秒,已经超过2024年第1号洪水,并在广西、广东造成多条中小河流水位超警戒水位,多地发生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