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创始人
2024-09-28 23:24:46

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即每年阴历12月初八,又称为“秘籍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民间有不少传闻,其中最早的一个传闻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恶鬼专门来吓孩子子,偏偏这类恶鬼就怕被红豆打,于是就有了“赤豆打鬼”之说,后来演变成腊月初八用红豆煮粥。

为什么阴历12月又称腊月

“腊者,接也。”(《隋书·礼仪志》)“腊”第一含有新旧交替的意思;第二,“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得禽兽,用以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进行“冬祭”;“腊者,逐疫迎春”,用干物祭祀神灵叫腊祭,故腊祭之月为腊月。“腊祭”又称“蜡祭”、“腊日节”,是腊八节的古老前身。在与佛教的“佛成道节”合二为一之前,它原本是国内古时候年终时举行的一个祭祀性的节日,国君和人民都会参加。

腊八风俗有什么

除去比较常见的煮腊八粥、泡腊八蒜,各地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腊八节风俗。有的地方会给果树吃腊八粥、喂米饭,在腊月初八这天,先用斧子在树身上砍几下,然后把腊八粥或米饭抹在刚砍出的树痕上。“吃冰”也是一些地方的腊八节风俗。腊月初七的晚上,家会为孩子子们“冻冰冰”,在清水里放入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做绿叶,摆设在室外的窗台上。假如第二天清早,冰面冻起了疙瘩,就预示着来年小麦大丰收。另外,大家还觉得腊八这天的冰特别神奇,吃了它,一年之内都不会肚子痛。当然,这类说法都没科学依据,但反映了老百姓对农业丰收和身体健康的美好企盼。

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腊八节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伙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8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国内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风靡。

在国内北方,有“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春节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区域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极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的起源: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阴历12月初八,主要风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到底解脱之道,决定舍弃苦行。

此时遇到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12月8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8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传闻喝了这种粥将来,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历程代演变,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是什么节

腊八节,即每年阴历12月8日,又称为“秘籍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

腊八节的主要风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到底解脱之道,决定舍弃苦行。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闻喝了这种粥将来,就能得到佛祖的保佑。

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历程代演变,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经典传闻:

1、道教传闻

相传腊月初八这一天是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的日子,只为校定生人受禄延益,在此日修道之人要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便能获得福禄无量。

2、佛教传闻

在佛教便有释迦牟尼佛在这一天悟道成佛一说,相传在两千五百年多年前,释迦牟尼为求正法在金刚莲台之上,因为时日良久导致自己瘦骨嶙峋,幸得难陀与波罗二牧女提供的牛乳乳糜才得以为继。

终于在苦修四十八天后了悟佛法,大彻大悟。而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从此腊八便成为了佛教的一个重大纪念之日。

3、秦始皇修长城传闻

相传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动用天下劳工,但却常常无粮继日,因为当时条件艰苦,劳工家人也没办法将粮食准时送到,所以众劳工便将仅剩的少许粮食凑在一块,熬成一锅杂粮粥用以渡过难关。

而这一天便是腊月初八,后人便在腊月初八这天熬腊八粥来纪念此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