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真人秀综艺《再见爱人4》将亲密关系这一人生课题推向了公众视野,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的婚姻困境和冲突中,看见他人,看见自己,看见不对等的权力关系和情感模式。
当暴力正在发生,“看见”与“被看见”都如此重要。“我在这部舞剧中,看见了一种‘伤人’的、出了问题的亲密关系,但通过这些问题,恰好也可以看见我们寻求的美好亲密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观看完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拍摄的对决》),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教授杜素娟说。
12月14日,卢森堡舞蹈实时影像剧场《Shoot the Cameraman》在1862时尚艺术中心上演。演出前,一场以“看见与被看见”为主题探讨该舞剧涉及的家庭暴力、亲密关系等议题的深度对谈在上戏艺术书店举办。
看见与被看见·艺谈亲密关系活动现场
“家暴现象的背后是施暴者的无力和脆弱,是一种情感的无能。很多家暴者都是处理问题的弱者,他们处理不了复杂的亲密关系,当他面对这段关系束手无策时,就会诉诸暴力。”杜素娟解读道,“消除家暴现象,也需要被施暴者勇于‘被看见’,被法律和社会舆论看见,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
看见与被看见·艺谈亲密关系活动现场
“作为创作者,我们在剧中揭露和呈现暴力,不是为了告诉观众答案,而是想引起大家的关注,让公众对这类问题增强意识。”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编导巴蒂斯特·希尔伯特表示,“看见”暴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从“旁观者”到“行动者”的转变。
“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既是逐渐加深的社会共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司法实践。近日,公安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明确8类家暴认定证据标准,进一步发挥家暴告诫制度作用,有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看见与被看见:卢森堡舞剧揭露亲密关系的“伤心时刻”
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由法国莱茵歌剧院米卢斯国家舞蹈中心、法国LA BARAKA舞蹈团、卢森堡市剧院、卢森堡国家舞蹈中心等欧洲顶级舞蹈机构联合创作,通过两名舞者与两名摄像师的独特表演,以多层次视角呈现家庭暴力的复杂关系网络,在描摹一段残忍而痛苦的亲密关系的同时,也完成了一场关于旁观的社会实验:面对暴力,我们究竟是无动于衷的见证者,还是勇于干预的行动者?
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剧照
“它有一种让人痛心的美感。”杜素娟评价《Shoot The Cameraman》,“它用最凝练的舞蹈动作,呈现了一种要用长篇小说去叙述的两性关系演变过程。”
基于作品,杜素娟解读了“家暴”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层心理机制——“无力感”。“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有一种无力感,但两者形成的根源不同。”“施暴者的愤怒背后,是懦弱、无力和绝望,他在面对这段亲密关系时遇到了困难,所以在舞蹈中,男主角面部非常扭曲、痛苦、愤怒,这是相当准确和精彩的。”“被施暴者尽管被暴力对待,但往往走不出这段关系,他们可能自我评价较低,很难在第一个‘推搡’时就激起强烈的反抗,不断忍受对方越来越升级的暴力。”
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剧照
作为旁观暴力的普通人,如何帮助深陷家暴问题的受害者走出困境?这是“她巢”主理人夹克儿的困惑。在“她巢”这个由女大学生创立,通过社群陪伴、主题活动等为“妈妈们”赋能的数字化社区,她们发现不少遭遇家暴的女性害怕“被暴露”“被看见”——“如何‘推’她们一把?还是说她们只能‘自救’?”
在对谈活动现场,杜素娟回应了夹克儿的问题,“我们需要提供短期和长期的,以及外在和内在的帮助。首先应该建立更好的社会援助体系,从法律制度到社会监督、民间组织,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家丑不可外扬’‘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观念都需要更正。”
杜素娟还借由赫尔曼·黑塞小说《德米安》中“青春期以前,人生是一个巨大的鸟蛋”的比喻,启发现场观众——“看见”并意识到问题,就是“破壳而出”的前兆。
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剧照
旁观或行动:直面人与数字世界的对抗和冲突
极简的舞台,一块投影幕布,两台实时摄像机,一对男女和两个隐在暗处的拍摄者,舞台和投影两重视角呈现着同一内容。摄像机和看似作为“旁观者”的两位摄像师,都是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甚至反客为主,映射着人与数字世界的对决交锋,为观众带来不同维度的戏剧体验和视觉冲击,这是《Shoot The Cameraman》与其他舞剧相比最大的亮点。
“在剧中激烈的权力争夺中,所有角色包括摄像机,都在不断成长和迭代,最后走向一个疯狂混乱、噩梦般的终曲。我们希望能引导人们直面这个世界日益加剧的数字化趋势,理性看待人与数字技术的关系。”《Shoot the Cameraman》编导巴蒂斯特·希尔伯特说道。
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剧照
舞台上,两台冷酷记录的摄像机虽然是家庭暴力的旁观者和见证者,却没有采取任何干预行动,甚至无意间成了暴力情绪的催化剂,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引发了观众对“旁观者”这一角色的深思:暴力循环的关键节点,往往掌握在旁观者手中。坐在观众席上的我们,是否也和冷漠的摄像机无异,纵容和推动了这场悲剧?
“我觉得剧中的摄影机和摄影师是社会视角的隐喻,就像我们在很多社会事件中看到的‘舆论的操控’。”杜素娟说,“越是我们手中拥有舆论的审判权,越要理性和谨慎。不要过于相信网络上拼凑的碎片化信息,不要太着急释放自己对事件的情绪。”
舞剧《Shoot The Cameraman》剧照
舞剧最后,在普罗科菲耶夫《骑士之舞》极富感染力的弦乐中,大片红色礼花倾洒而下,一场舞蹈和音乐的盛大仪式将爆发的情绪推至顶峰。“整个舞台变成了血红色,就像社会舆论‘杀死’一个男人后的狂欢,好像大家都是正义的执行者,但很快受害者也被卷入其中。”杜素娟反思,“我们要更谨慎地发声,避免参与网络的暴行。”
提及最近全民热议的《再见爱人4》,杜素娟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综艺呈现出的婚姻问题本身,而不要把怒气发泄到一些个体身上,这是高风险的行为,如果把握不住讨论的边界,很容易变成对个体的攻击和网暴。”
“刚刚过去的11月25日是‘国际反家庭暴力日’,我们将这部舞剧带到国内,契合了当下大家对家暴问题的关注,并且在家暴议题之外,它也映照了我们身边更多社会现象,让观众在走出剧场时依然能持续深思。”《Shoot the Cameraman》引进方艺术总监何女士表示。
四分钟得知AAPoKer俱乐部软件透明挂!(透视)ai辅助器(真的有辅助)规律教程:https://www.huixiwan.com/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