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25日电(史玉江)时值冬日,8时的乌鲁木齐市仍未天明,于新红已开始每天的功课。
在其80多平方米的家中,除厨房外,到处都摆放着石头画及多种类的挂件。有气势恢宏的工程项目、意境幽深的山水、憨态可掬的动物……
石头画又称岩画,最初是人类在岩石上刻画标记,以传递信息和记录生活。如今,石头画已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迷恋上便一发不可收
57岁的于新红自幼喜爱绘画,上中学时参加过乌鲁木齐市业余美校的素描培训。“工作后从事与绘画无关的职业,只能将绘画梦藏于心中。”
于新红受父母建设边疆的影响,参加工作后便投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工事业,直至退休。
2019年一次偶然的接触,于新红对石头画一见倾心,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从最简单的卡通小动物、花鸟虫鱼开始,于新红开始在石头上一笔笔描绘、一步步摸索。
购买网课自学,关注行业动态,请教石头画方面的行家……工作之余及节假日,于新红都是在看教学视频和绘画中度过。
于新红介绍,乌鲁木齐市周边的石头太粗,不便于绘画,便在网上购买不少长江石和黄河石。“有一次从兰州购买了大大小小30多块石头,花了一千多元,因快递费高,经常走货运,到货再驱车去取。”
在于新红看来,在石头上作画要依据每块石头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质进行构思和创作,才能让画和石融为一体。
访谈中,一幅神气的头羊石头画吸引记者的注意。于新红称,这是她多年来得意的作品之一。“这块捡来的本地石虽粗,但外形尚可,让我想起了盘羊,适合画在这块石头上。”
于新红介绍,她先将羊的外形画在石头上,然后将画好的外形用塑形膏刮平,再用细砂纸打磨,最后上色。“粗壮的羊角仿佛雕刻一般,很有头羊的气势,与粗糙的石头相得益彰。”
重大工程“跃然石上”
“干了几十年的审计工作,我了解建筑工人常年在外的辛苦,一个个拔地而起的工程项目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于是,于新红萌发用石头画来表现新疆兵团建工集团承建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创意。
“用石头画定格一个个大型项目的剪影,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兵团,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于新红说。
那段时间,于新红全身心投入,用近半年时间,将她选取的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新疆精伊霍铁路伊克胡伦赛大桥、乌鲁木齐蜘蛛山隧道互通式立交桥等六大重大工程项目“跃然石上”。
“这些作品让我感到很亲切,这些工程就像刚从画中走出来一样。”于新红回忆,她的很多同事都参与了伊克胡伦赛大桥的建设。“大桥地处戈壁荒漠,我对那里的沟沟壑壑都熟悉,创作起来得心应手。”
幸运的是,系列作品在2021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亮相。“我在展台前为参观者讲解每个工程项目、每一幅石头画的背后故事,这是宣传新疆兵团的最好机遇。”
近年来,于新红利用现代信息化科技,不断汲取绘画技巧,创作不少和新疆有关的石头画作品。“我的亲人和身边朋友都说很喜欢,也不断有人联系购买。”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喜爱和收藏,于新红的创作动力更足了。
2022年退休后,于新红绘画的时间更多了。“最近几年,随着画技的不断成熟,有不少喜欢石头画的朋友把其作品拍照发给我,我都会把我的想法告诉他们。这算是一种交流吧。”
从最初的“门外汉”,到一幅幅精美石头画作品的诞生,创作的成就感让于新红心情愉悦。“我计划将新疆兵团建工集团第一个海外鲁班奖工程——非洲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工程,还有近年竣工的鲁班奖工程——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特大桥工程项目等‘搬’到石头画上。”
一石一画,乐在其中;一物一景,寄情其间,这便是于新红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