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程琦12月19日报道: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迎来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正积极拥抱这一时代变革。
今天,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开幕,旨在深入探讨AI技术如何推动传媒行业的内容创新和范式变革,并加强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大会同步启动“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党报大调研”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大会聚集了传媒业界、人工智能行业和社交平台的负责人,共同分享了他们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和洞见。中国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明立志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正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定效果和成就。他提到,根据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发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新闻责任使命报告》,全球10.2%的媒体已将AI引入生产流程,41%的媒体正在积极探索AI技术的应用。
“AI赋能数字新闻业”?
在主题对谈环节中,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与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总工程师王资凯就“AI赋能数字新闻业”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志安认为,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两个主要命题。一是从内容生产角度,要解放劳动力、提升效能;二是积极寻找新应用场景,通过?“人工智能?+?传媒”?的方式实现变现。
对于媒体人而言,除关注生产效能外,还要重视分发和交互,且要关注?AI?影响下的内容生态行业及平台生态系统,让传媒应用?AI?后的内容生产效能服务于舆论引导和正向价值观传播。
媒体人在AI时代如何不被AI取代?张志安认为,是真正到达现场和还能洞见现场。“因为AI也可以到达现场,所以洞察现场特别难。基于情感和创意的创造力非常重要,AI时代真正要保持的是人的创造力。”
王资凯认为,内容生产效率和内容传播速度两个重要指标是值得媒体从业人员关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围绕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对传统的内容分发产生很大影响。传统有内容生产者、内容分发者,用户消费,新一代技术可能会造成传播渠道全面变化,尤其是ChatGPT出现之后,导致了互联网上内容的爆炸式增长。“
“今天各种各样的生成式工具,如何利用好这些工具去服务新闻媒选题、采编、数据整理收集,到最后成稿、分发的全流程,可能是每个从业人员未来一段时间内要关注的主题。”王资凯建议,一线的媒体从业人员首先要保持开放心态和对新工具的敏感性,利用好各种生成式工具服务新闻全流程;二是围绕国家战略做布局,比如针对新闻产业,助力中国产品出海,与国外中性媒体深度合作做好内容分发和推广。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
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就“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分享了他们的见解和观点。
“主流媒体一直对技术发展非常敏感,从人员架构以及资源配置来说,媒体在技术方面的短板最明显。”那么,人工智能时代,媒体该如何拥抱AI”?人民日报客户端主编梁昌杰介绍说,根据调研的情况,目前主要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借船出海”,在媒体进行AI转型的过程中,跟比较大型的AI技术公司联动,从底层内容打通,通过AI方式来推动集团内部的采编方式以及渠道分发方式的变化。二是“造船出海”,现在也有一些地方媒体在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前期投入和整体的资源配置要求会更高。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要根据自己所在媒体集团本身的技术禀赋以及资金实力来采取发展路径。”梁昌杰说。
从AI的边界和AI发展的模式来看,梁昌杰还提到了可控、可知、可行三个关键词。他认为,AI技术的发展必须在保证内容安全性的基础上,结合媒体自身的技术人员对技术逻辑的深入理解,以及确保所生产的内容能够得到用户接受。
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从技术角度出发,讨论了AI技术对媒体的冲击。“A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内容生产方式和媒体经营管理方式产生变化。”杨海军从三个角度给媒体人提出了建议:一是工具化,应该在可控可信的前提下,媒体机构向大家提供一批可用的工具。二是平台化,把所有工具集成在一起,让使用者能够建立起各个不同工具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价值化,拥抱AI的目的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产生最大价值,既有技术价值,也有内容生产价值,也有机构变革带来的价值。
“工具化、平台化、价值化是适应不断演进的大模型技术中的可行路径。”杨海军说。
南方智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麦淼强调了拥抱技术、认知技术挑战以及加强技术建设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方面,麦淼有四个方面的见解。??第一,内容可控,内容可控的基石是技术可控。?第二,在AI时代,是媒体全链路、全场景技术赋能,要提高生产效率“机器能做的事情,尽量让机器去做”。第三,技术和业务人员双向奔赴。AI时代,光技术不行,光业务也不行,需要技术和业务人员不断地头脑风暴,不断地闭环迭代,不断地验证提高AI精准度。?第四,希望用制度来为AI赋能媒体生产保驾护航。
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则从三个方面谈了他对AI技术的看法。他认为,一定要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利用、运用跟当下的系统性变革结合起来,它是系统性变革的推动力量,也是系统性变革的其中应有之意。
第二,一定要有全员观念上的系统性变革,“要接受它的不完美,在使用中让它更完美。”
第三,是生产体系和评价体系要有系统性变化。“要提升生产效率,但它不是为了生产大量内容而存在,而是提升产效比、提升创意力、提升质量而存在。”刘永钢说。
会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党报大调研”活动启动。全国报业同行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文化传承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三个层面,实地观察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样本。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中国报业协会、上海报业集团主办,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联合主办,黄浦区委宣传部协办,澎湃新闻、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分会承办,全国传媒界、科技界、文化界等领域的200多位代表参加。
玩家推荐一款(博雅地方棋牌)外挂辅助器工具!(透视)详细教程(2022已更新)(哔哩哔哩):https://www.huixiwan.com/news/175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