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术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种短线思维模式。”“如何走向持续性发展,是美术馆馆长们最焦虑的事。”这样的感叹,发生在前不久上海市美术馆协会携手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发起的两场“馆长午后谈”上,分别来自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原馆长张子康和碧云美术馆馆长林薇。
国内的美术馆起步较晚,在最近十几年间的发展却相当迅猛。而尴尬的是,在不长的美术馆发展史上,几乎每隔几年就发生着一轮业内大“洗牌”。像是约20年前率先“吃螃蟹”的一批民营美术馆,不少在大众心中刷不出什么存在感,甚至某些已经关停。七八年前以勃勃之姿上新的一批美术馆,大多也渐渐被磨去锐气,甚至陷入“瓶颈期”。也正因如此,美术馆运转的可持续性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不是几个网红展,就能撑起一座美术馆
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冒头的美术馆,成为城市文明温度的一种体现。张子康却观察到,美术馆在运转过程中呈现出整体性思考的不多也不够,“不少美术馆办展,有点像做博览会,展完就不管了”。在他看来,整体性思维关系到品牌的形成,根基的构建,可谓美术馆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什么很多美术馆高调开馆,办了几个网红展,热闹一时,但没过两年就泯然众人?症结之一在于没能形成品牌效应。张子康发现,相比博物馆,美术馆存在着一些先天上的短板。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天然为博物馆营造出品牌,而美术馆显然缺乏这样的优势,需要从当下开始积累品牌优势,“如果连三年展览计划都没有,美术馆的品牌是难以形成的”。他指出,美术馆形成品牌,意味着今后不管这里举办什么展览,人们都想去看,都能在这个空间感受到想感受的东西。美术馆最终“营销”的,其实是与其品牌相连接的学术体系,放大这样一种衍生的艺术才能获得优势。
“如今国内美术馆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差距,更多体现在内在方面,像是学术研究的深度。”艺术评论家、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直言。她提出,学术立馆应该在美术馆行业内形成共识,美术馆作为专业机构,应当以学术优势发挥在审美引领、知识生产等方面的作用。
也有专家认为,至少美术馆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明晰自身资源所在。像是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考虑得更多的是大型、主流展览,与国家或城市的连接会更加紧密。而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学术资源是其最大优势。地处碧云国际社区的碧云美术馆,距市中心和艺术聚集区都有一定路程,索性致力于成为社区友好型美术馆。
呼唤长效机制为美术馆“保驾护航”
“美术馆不是展览馆,不是往空间里挂挂画、填填内容就行。”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馆长曾玉兰说,这不仅是对业内的提醒,更有待全社会扭转认知。她特别提到,“不要指望美术馆能挣钱”——无论门票还是文创衍生品都只能填补美术馆的部分资金缺口。美术馆更应被重视的,是其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环的作用,以及在文化艺术方面所能发挥的专业价值。
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构成重要的板块。余德耀美术馆馆长余至柔观察到,如今很多人都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很大兴趣,学习艺术的人数迅速增长,业内也时常通过各种方式交流研学,向欧美等地一些发展更为成熟的美术馆取经,但她认为国内专业人才队伍若要跟上美术馆的发展速度,仍需时间。今天的美术馆需要的是多样化甚至复合型人才,在史论研究、展览策划、公教设计等方方面面发挥作为,同时注重实践经验与知识积累。
不少专家认为,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的长效机制为其“保驾护航”。如今国内的美术馆,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或由政府拨款,或由某一企业“输血”。向社会募资、以非盈利基金会的方式支撑民营美术馆,是在欧美颇为成熟的经验,并且往往以一定的免税政策鼓励各方力量资助美术馆。国内或可进一步探索适合国情的路径,既多渠道解决美术馆自身发展的资金,也避免资本对文化艺术的直接干预。
全国范围内,最近一两年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等老牌美术馆的“停摆”令业内惋惜。历经多年投入与沉淀,这样的美术馆其实已经特色鲜明,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财富。曾玉兰提出,是不是能出台接管机制,对于陷入困境的美术馆,或由美术馆所在城市、区域或由第三方来“托底”,莫让资金不足轻易绊倒文化艺术的发展。?
上一篇:微乐金花能不能开挂,可以开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