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庆我都会播放管弦乐《红旗颂》,乐曲中,我们的祖国不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出生在共和国诞生前的炮火硝烟中,伴随着共和国一路走来,几乎目睹、体验了新中国经历的所有的重大事件。
很遥远的童年中的国庆节就是大游行。姑妈家住在离人民广场不远的厦门路。我和弟弟,在表妹的带领下,穿过许多小路小弄堂,在值班纠察队员不注意的瞬间,就像游击队穿越封锁线,很惊险地拐弯抹角一路流窜到南京路,挤在人山人海中,焦急等着游行队伍过来。大约中午时分,老远听到大铜鼓和号角的声音传来,接着,红旗招展,巨大的画像和标语,工农商学兵,穿着各行各业服装的游行方阵,浩浩荡荡依次从面前走过。南京路上各栋大楼家家户户的窗口、阳台都是人头。我们像泥鳅一样从密集的大人身边挤进去,踮着脚,目不转睛地看着川流不息的大游行队伍,少年的心就像涨潮时分,满满都是欢乐!
1962年国庆之夜,我读初中,和同学结伴参加中华造船厂的国庆联欢活动,在船厂的露天大广场看电影,一直到半夜时分才离开。晚归的轮渡“突突”地在黑漆漆的江上航行,突然,江面飘来一阵美妙的小提琴旋律,时而欢快,时而深情,时而悲愤,给国庆的夜色涂上了一层绚丽而浓郁的别样色彩,也是我青少年之交内心最被搅动的时刻。这旋律就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上世纪90年代,我有幸认识了《梁祝》的作曲家何占豪、陈钢,而且成了朋友。
1997年,我调到上海市文化局工作,筹备、组织50周年大庆的献礼创作。犹记得在西湖边和导演郭小男谈《牡丹亭》,和罗怀臻讨论《宝莲灯》《西楚霸王》。天天泡在上海京剧院、上海歌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淮剧团……排练场,讨论剧本,看排练,披星戴月,几乎每天深夜才回家。看着大剧院版越剧《红楼梦》气宇轩昂,舞剧《苏武》黄豆豆、京剧《宝莲灯》史敏的青春焕发,看着昆剧《牡丹亭》全本的精彩……既备尝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煎熬,也享受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创作欢欣。
我还应《中学生语文报》之约,满怀深情撰写了头版头条特稿《为了共和国的每一个黎明》。文章记录了国庆前夕亲眼看到黎明景色的变化,讴歌了祖国的黎明。因为要适合中学生,我写得特别用心。2002年国庆前夕,印象中和冰心、老舍、冯骥才的国庆美文一起在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演播。
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我有幸奉调首都北京,担任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宣传部主任,直接参与了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创作演出的全过程。创作团队集合了乔羽、阎肃、张继刚、刘诗昆、张千一、瞿弦和、鲍国安、徐沛东、韩红、毛阿敏、殷秀梅、阎维文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9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最大的湖南厅,我主持新闻发布会。每天人民大会堂连排至黄昏时,我望着夕阳西下的国家大剧院,感念中华民族的历史沧桑和奋斗伟业,百感交集。9月28日,中央领导亲临现场观看。正式首演结束,望着空空的舞台和大会堂,我热泪盈眶。一个人一生能为国家作点贡献,是我最大的光荣。我还为上海文艺出版社争取到了《复兴之路》的出版项目。
2019年向国庆70周年献礼,我出版了《攀登者》《野百合的春天在哪里》两本个人新著……今年75周年,我该为共和国做些什么呢?
还记得女儿小时候,我们全家乘55路公共汽车,从杨浦区赶到外滩,三四岁的女儿骑在我肩上,在人流中看灯,灯光映红了笑脸。现在,女儿长大了,她也成了母亲。我自己每年国庆都会播放管弦乐《红旗颂》,在乐曲中,红旗依然飘扬,我们的祖国不老!(毛时安)
玩家必看科普!新九点麻将外挂辅助神器”(原来真的有挂)-知乎:https://www.huixiwan.com/news/73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