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2日报道:民乐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鼓瑟、击筑、弹琴,秦汉时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乐……这些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乐器在当代依然交织回响。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上海民族乐团精心带来两台原创佳作,《国乐咏中华》和《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以当代国乐献礼深情祝福,致敬祖国母亲的盛世华诞。
作为“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上海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国乐咏中华》原创音乐会于十一国庆当日奏响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古琴清雅如山间清风,古筝清脆如泉水叮咚,二胡宛转悠扬,唢呐欢快灵动,还有以往博物馆中常见的大编钟,敲响时那雄浑的音色……你会惊叹于这些乐器诉诸情感的无穷表现力。
“我们有传承,但更有创新”,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这么说道,作品灵感来源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加上当代民乐开放包容的艺术特质,才能让观众沉浸感受古老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内力。
音乐会分为五个音乐章节,每个章节都充满古韵。《大春秋》《醉山水》《纳百川》《天行健》《咏中华》,不同民乐连番登场,在每个章节开场前,会有提示这场将出现哪些乐器。不少观众直呼,“如果不是看了这场演出,还不知道老祖宗们传下来这么多乐器。光弹拨声部的乐器,就看到了琵琶、大阮、柳琴、三弦、古筝、箜篌……单是听这些形状大小各异的乐器如何发声,就是一大乐趣。”
尤其是叁章《纳百川》中,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纷纷穿着不同民族的特色服装,演绎各式各样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伽倻琴、筚篥、冬不拉、彝族四弦琴、芦笙、萨塔尔、弦子、马头琴、长鼓、手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乐器,而这一章节仿佛浓缩了五湖四海乐器,是真正的“纳百川”,也让观众感受到东方古国民族团结的美好气象。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符号,以民族器乐为媒介,带领观众纵览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人惊喜。团长罗小慈介绍说,《国乐咏中华》是上海民族乐团的经典原创作品,自2021年首演来音乐会足迹遍布全国多地,2024年乐团对《国乐咏中华》的多个篇章进行全新升级,对音乐结构和编制进行再扩充,修改后的篇章均由民族管弦乐大乐队形式呈现,突出民族乐器及民乐特色,使整台作品更厚重,彰显大国风范,大国气象。”
此次国庆,是《国乐咏中华》升级后在上海的首秀。“今年4月该版本首演在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乐之春”上,收获热烈反响。在上海首秀后,这个版本也会陆续走向全国”,罗小慈说。
如果说《国乐咏中华》是对中华文明的深情咏叹,那么另一场原创演出《云之上》则是对国乐创新之路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实践。10月6、7日,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现场《云之上——让听觉从东方出发》将回归1862时尚艺术中心,引领观众朋友们感受自然灵动、简约素朴的东方美学,开拓民族音乐当代表达的新路径。
玩家科普wepoker安卓版透明挂辅助透视软件!(透视)详细教程助手(2023已更新)(哔哩哔哩):https://www.huixiwan.com/news/2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