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竹园小学作文节拉开了帷幕,一场以语文写作为主题的跨学科学习就此开启。结合笋芽们对于往届作文节的反馈,五年级的笋芽作为编辑部的一员,是创编报纸的主力军,但一到四年级的笋芽作为投稿者,对于作文节的参与度有限。
因此,本次作文节,我们秉持着“师师有指导、生生有作品、班班有报纸”的原则,每位小笋芽既是投稿者,又是编辑者,既有校级编辑部又有班级编辑部,每班都能创办自己的报纸,并使每个小朋友的学习成果展示在自己创刊的报纸上,扩大笋芽的参与面、提高笋芽的参与度与参与感,希望每一个小笋芽在本次作文节中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和跨学科学习能力。
作文节开幕式
本届作文节作为一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实践,笋芽们在编写报纸的过程中,不仅要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涉及到美术设计、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作文节中,每位小笋芽都是一个小编辑”,这句话不只是说说而已的,因此,笋芽们的学习方式从离身学习到具身学习产生了重大转变。
为了使笋芽们对于编辑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11月12日,三到五年级班级编辑部的小编辑代表们,来到“上海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编辑部”,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编辑”学习之旅。
上海报业集团——新民晚报编辑部
“生活处处皆学问”,这次的编辑部研学活动,小编辑们选择了地铁出行,在路途中留心观察和学习。一到地铁站,他们就学习如何使用自动售票机购买地铁票,并了解了乘坐地铁的安全知识。笋芽们兴奋地排队购票,体验了自主出行的乐趣。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能力,也让他们对城市交通有了更直观地认识。
新民里“文艺长廊” 报业集团一楼大厅
顺利抵达“新民晚报”编辑部,孩子们一进门就被编辑部的工作氛围深深吸引。编辑们热情地接待了这群小客人,并为他们准备了一堂生动的编辑课程。
编辑讲堂 姜老师给小笋芽们授课
95岁的新民晚报不止于“纸”。小笋芽们来到了从厚重历史走来、在新时代焕新的新民晚报,陆续走进“新民里”报史长廊,了解赵超构办报理念,品味“夜光杯”历久弥新,见证“老外讲故事”品牌发展,一览晚报新媒体矩阵,体会“新民帮侬忙”为群众鼓与呼,体验“为百姓分忧、与百姓同乐”的晚报传承。
新民晚报的编辑姜辉老师带领笋芽们走过报史文化长廊,跟随着墙上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和一张张有时代感的老照片,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中追溯新民晚报社的前世今生、波折困境与创新发展,从新民晚报自1929年创刊以来的历史变迁中窥探到它不变的初心。
在长廊尽头,参访的小笋芽们也纷纷抓住了一次登上新民晚报头版新闻的机会,留下宝贵的参访纪念。
编辑办公场所
随后,笋芽们走近编辑们的办公场所,真切、直观地学习“新民晚报”的编辑们是如何进行报纸排版,如何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校对的。小笋芽们抓住宝贵的机会,将自己在办报中遇到的困难向大编辑们请教,编辑叔叔和姐姐非常耐心地指导小笋芽们,相信小笋芽们一定会将今天学到的“办报秘籍”运用到班级编辑部的办报实践中。
融媒体中心
“哇,这里就是直播间啊!”“真实太神奇了,好高科技啊!”随着小笋芽们的一声声惊呼,大家来到了融媒体中心,实地了解了指挥中心的智慧数据监控,打破了一贯对于报社的纸墨印象,把握了新媒体时代洪流中报社领域创新的一面,也让我们感叹科技的进步与传统报业的融合。
本次的编辑部研学之旅,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编辑工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而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具身学习的方式,将抽象的编辑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通过自主购买地铁票、独立乘坐地铁、在编辑部中学习编辑知识,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正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勇于实践的新一代。
随着活动的圆满结束,笋芽们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学校。他们纷纷表示,要把在编辑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班级编辑部的办报中,让班级的报纸更加丰富多彩。这次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了宝贵的经验。相信笋芽们在后续的办报中,亲身参与编辑工作,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会有更深刻的理解。